8月30日,“小红书旅游搭子被指涉黄”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称,在小红书找“旅游搭子”时,被对方询问“是否找绿色搭子”,并称“费用全包、仅限女生已经成为一道暗语”,这类笔记里还会标注“各取所需”。有网友评论道,平台吃流量太难看,又不做好把关。
小红书官方回应,称目前已针对站内“旅游搭子”相关笔记开展全量回查,尚未定位到文章内所提及用户反映的问题,一旦查实存在违规内容,将依法依规对违规用户进行严肃处理。记者曾尝试联系小红书平台方,截至目前暂未收到回复。
【资料图】
社交平台应尽审查、提醒义务
“社交媒体本质上就是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观点、内容的平台。在本话题中,如果该网友发布的信息属实,笔记上的内容确实涉黄,平台就需要做出屏蔽处理,加强后续内容审核、把关力度。”国鼎律所杨创铄律师表示,但如果双方仅是通过平台结识,后续在线下或者通过其他联系方式产生不当行为,平台或可无须承担责任,“社交平台并非行政管理机构,无权对个体进行后续行为监测与管控。”
社交平台上部分关于搭子的笔记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律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泰和泰(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颖珍告诉记者,如果社交平台仅是提供技术服务,对于交友的整个过程并不介入,也无法监控聊天内容,一般不对年轻人线下接触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平台对线上用户接触,应当进行基础的审查、提醒,如对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予以核查。”梁颖珍表示,平台对用户在平台接触,但约定线下见面、交往等,平台在已尽基础审查、提醒义务的前提下,责任应当由用户自行承担,平台无权干涉民事主体的个人交往行为,不应当过度将个人主体之间交往的责任转移至平台。
“搭子”社交有潜在风险,需谨慎面对
记者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搜索,了解到目前不少年轻人在网络寻找兴趣相同的搭子结伴出行。除了旅游搭子,饭搭子、运动搭子……“搭子”社交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主打垂直领域内的精准陪伴。
“搭子”原本是一些地区的方言,指一起玩耍的伙伴。“搭子社交”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社交新趋势。据2023年DT财经与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有搭子。
“搭子”社交满足了年轻人多样化的社交需求,降低了社交成本,同时也建立起了年轻人与社会的关系链接。但是“搭子”社交的背后,也存在网络建构的“虚拟现实”,需要大家擦亮双眼,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此前已有不少媒体爆出网络交友被诈骗等新闻。
“搭子社交作为一种互联网社交方式,也存在一定潜在问题,不少搭子面临线下见面甚至在外过夜的情况,安全风险较高。”梁颖珍说,想找“搭子”的人在出行前要多做沟通,建议在出行前告诉朋友或家人自己的行踪。平台对线上用户接触,应当进行适度的内容审查、安全保障提醒,应当提醒个人用户在跟网友见面时,保护好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遵守法律法规。
“无论是线上交友还是线下交友,我们都应当以谨慎的态度面对、提高防诈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理性思考,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梁颖珍建议。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