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 正文

加装电梯谁来负责管理? 维护保养费用又该怎样筹集?

2021-05-18 15:21:55 出处:中国建设报

在全国各地老旧小区纷纷经历加装电梯“上下自如”的欢喜后,如何给电梯维护保养、保障出行安全逐渐成为广大居民关心的重点。维护保养关乎电梯的运行状况和使用寿命,更关乎居民的生命安全。电梯运行不可避免产生自然折损,居民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损耗,这些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维护保养及时排除。

电梯“健康”该怎样守护?目前,大多数电梯的免费维护保养年限为2年,之后,需要业主为电梯找到“管家”来负责维护保养,电梯日常维护与维修费用均需由加装电梯的受益业主共同承担。在免费维护保养期满后,电梯该交由谁负责、维护保养费用又该怎样筹集、各地实践中有哪些新技术和新模式值得学呢?

谁来负责物业托管、居民自管+企业接管

加装电梯免费维护保养期满后,业主将面临后续维护保养的责任归属问题。

物业托管就是业主将加装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托管给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解除电梯维护保养的后顾之忧。

物业托管会带来物业费的上涨,这是因为物业服务企业要将电梯各类运行费用计入物业服务费。相比高层住宅楼,多层住宅的业主数量少、户均面积小,导致分摊到每方米的物业服务费增幅较大。在为电梯找“管家”的过程中,需要多方比价、共同协商才能称心如意。

电梯是特种设备,需要交由具备管理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其安全运行。居民自管+企业接管便是在居民自主管理电梯的同时,委托电梯维护保养企业来承担电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聘请物业服务企业有困难的老旧小区通常采用该模式。

谁掏腰包除业主分摊还,可为电梯投保

目前,加装电梯运行所产生的检验费、电费、维护保养费、维修费等多由受益业主分摊。但如果电梯出现严重故障或是频繁出毛病,产生的大额维护保养费用往往让业主难以承受。

大额的电梯维修费用给业主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常常会催生许多矛盾。有没有方法可以缓解这一问题?电梯“养老保险”是一个新思路。该保险将加装电梯日常维护、部件维修更换、整梯置换、检验费用和人身财产损失的赔付一揽子包含在内,基本涵盖电梯后续运行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经费和赔偿能力不足等问题。

除了为业主减轻维护保养费用上的经济压力外,保险公司还会定期对电梯进行“体检”,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谁当管家新技术、新模式解决维保问题

“智能管家”智能记录电梯的维护保养信息,实现维护保养全程透明化、可监督;“保险+服务+物联网”模式实时监控电梯数据,出现异常及时通知维护保养企业;“按需维保”模式实现电梯维护保养从“重过程”到“重效果”的转变。这些新技术、新模式为解决加装电梯后续的维护保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智慧电梯监管装置可以智能记录维护保养时间、维护保养次数、异常项和救援过程以及自动生成电梯报表,实现维护保养全程可监督、救援过程有记录、记录透明可审核,为日常管理提供依据。通过电子化的维护保养记录,及时提醒维护保养人员按期开展电梯维修保养,要求维护保养人员电子签名。当出现遮挡电梯门、电动车入梯、儿童独自乘梯、剧烈运动碰撞等存在安全风险的乘梯行为时,即时发出警告信息提醒纠正或阻止。智慧化应急救援台,接入物联网自动报警系统,将传统的电话求救、人工派单应急处置方式转变为系统自动监测、主动发现、后台调度的智能化处理,同步通过语音对讲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实现从被动接警向主动救援的转变。

上海市、湖北省武汉市、山东省青岛市等地取消了所有电梯“一视同仁”15天例行维护保养一次的硬指标,实行“按需维保”模式。针对历史运行强度较大、困人故障较多的电梯,维保周期会适当缩短;对于历史运行强度较小、困人故障事件较少的电梯,维保周期可适当延长。电梯年检也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电梯自身状况科学调整检验检测周期,对使用年限长、安全状况较差的电梯,缩短检验检测周期。“按需维保”模式以提高电梯安全、可靠为目标,根据电梯的安全状况和运行工况,科学确定电梯现场维保的项目、内容和周期,推动电梯维护保养实现从“重过程”到“重效果”的转变。

目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从“一枝独秀”发展到“遍地开花”,但与电梯有关的悲剧屡见报端,不少地方上演过“电梯惊魂”事件,也有不少生命被故障电梯无情吞噬。为避免悲剧发生,需要做好电梯的维护保养。在加装电梯工程审批、建设安装等环节的瓶颈逐渐被打破的同时,做好后续的维护保养工作,才能让这项民心工程更好地惠民、利民。

消费
产业 基金